开到荼蘼春事阑,又寻杖履看青山。
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蛮风瘴雨间。
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场元属鬼门关。
野僧不会游人意,日未晡时及早还。
诗句释义及赏析:
- 开到荼蘼春事阑,又寻杖履看青山。
- 解释: 荼蘼,即酴釄,花名,此处比喻春天的结束。杖履,指拄着拐杖步行。
- 春去夏来,荼蘼盛开的季节已经过去,诗人开始寻找杖藜,也就是拄杖行走,去欣赏青山的美景。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从春末夏初到夏季的变化,以及诗人从观赏花朵到欣赏自然景观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蛮风瘴雨间。
- 解释: 瘦石,形容山石的陡峭、崎岖。蛮风,南方的炎热风。瘴雨,湿热的雨。
- 诗人走在瘦石和枯藤上,穿越了炎热的南方风和潮湿的雨季。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考验。
- 赏析: 这句话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环境,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 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场元属鬼门关。
- 解释: 佛地,通常指的是佛教修行的地方。平分天界限,意味着佛教修行的理念与天地的自然规律相融合。道场,指道教修行的场所。
- 佛教和道教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宗教,它们分别强调因果循环和阴阳五行。这里的“平分”可能是指这些宗教理念在自然界中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洞察。
- 野僧不会游人意,日未晡时及早还。
- 解释: 野僧,指居住在山林中的僧侣。游人意,指游客的想法和意图。
- 诗人作为一个野僧,他并不理解那些游客的想法和目的,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和探索。
- 日未晡时及早还,意思是说太阳还没落山,就早早回家了。
-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修行的专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时间观念的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的时间观念可能与他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