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蝉雕落柳眉颦,惭愧三郎不见嗔。
一病早知尸解去,定无罗袜堕边尘。
【注释】
太真: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
鬓蝉:指女子的头发。
雕落: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
三郎:即唐玄宗,因封其第三子为“寿王”,故称。
惭愧:感到羞愧。
尸解:佛教语,指修得正果。
罗袜:指女子穿的丝履。
堕边尘:比喻被尘土污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中描写杨贵妃病后之状,并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怀念之情。
首句写杨贵妃的美貌。“鬓蝉”是形容女子头发像蝉翼一样轻薄;“雕落”则是形容她的两鬓如枯枝般稀疏。接着两句写杨贵妃对自己的容貌很自卑,担心自己会因为容颜老去而受到玄宗皇帝的责骂。这里“三郎”是指唐玄宗,因为他是杨氏的夫君,所以杨氏对他十分尊敬,不敢直接用“君”来称呼他。同时,杨氏也是自谦,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年老色衰,无法再得到唐玄宗的青睐了。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杨贵妃对自己外貌的不满和担忧,也体现了她对唐玄宗的忠诚和敬重。
中间两句是对杨贵妃病后状态的描述。“一病早知尸解去,定无罗袜堕边尘。”意思是说杨贵妃在患病之后,知道自己很快就要离世了,所以她不会穿华丽的罗袜出门,以免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被污染。这里的“尸解”是指成佛或修道成仙,而“罗袜”则是指女子穿的丝履,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杨贵妃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关注和担忧,也体现出了她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淡然。
最后一句则是对杨贵妃命运的感叹。“定无罗袜堕边尘。”意思是说杨贵妃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高贵身份和地位却永远留在了世间,不会被世人所遗忘。这里的“罗袜”不仅指的是杨贵妃曾经穿过的华丽丝履,更象征着她曾经拥有过的一切荣耀和地位。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一生经历的感慨和赞叹,也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