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胜逾千载,祖龙安在哉。
寒潮平复落,幽鸟去还来。
龙凿功全异,牛山事可哀。
不知终古恨,谁见劫成灰。
以下是对《秦淮》的逐句解读:
厌胜逾千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秦淮河历史沉淀的感慨。”厌胜”通常指迷信行为,用以祈求吉祥,此处可能暗指历史上对秦淮河的利用和开发,其影响延续了数千年。
祖龙安在哉:这里的”祖龙”指的是秦始皇,”安在哉”是询问秦始皇现在在哪里。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秦始皇的疑问,暗示着秦淮河畔的历史变迁与帝王权力的更迭。
寒潮平复落:描述了秦淮河在寒冷季节水位下降的情景。寒潮的平复意味着河流水位的降低,这可能象征着历史的变迁或是时间的流逝。
幽鸟去还来:描写夜晚秦淮河畔的景象和声音。”幽鸟”可能指的是夜间鸣叫的鸟儿,它们的出现和离去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生动的气息,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龙凿功全异:这里”龙凿”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建筑或工程,如桥梁、堤坝等,它们因龙的形象而得名。”功全异”意味着这些古代建筑与现今相比,已经完全不同或有了新的面貌。
牛山事可哀:借用”牛山”这个典故,牛山是一个悲伤的地方,因为曾发生过人牛相食的故事,这里可能暗示了对过去某个不光彩或悲剧事件的哀叹。
不知终古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终古恨”意味着永恒的遗憾或哀愁,可能是对秦淮河畔发生的某些事情的追忆。
谁见劫成灰:最后一句是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劫成灰”可能意味着曾经显赫一时的事物或人物最终都化为尘埃,没有人能够见证这一切。
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诗中的“笼”字巧妙地运用了互文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