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炎炎酷暑蒸,黄昏气象未全清。
天风难值树浑静,海月不见云空明。
群蚋得时方伺隙,噪蝉何事懒收声。
噫予自有安恬趣,岂废林间坦腹行。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注释和赏析:
酷暑初夜
- 注释:描述的是夏季的夜晚,气温很高。
- 赏析:开头两句“尽日炎炎酷暑蒸,黄昏气象未全清”,描绘了夏天夜晚炎热的景象。”尽日”表示整天,”炎炎”形容非常热,”蒸”是热气上升的意思。”黄昏气象未全清”则描述了黄昏时分天色尚未完全暗下来的景象,天气依然炎热。
天风难值树浑静,海月不见云空明
- 注释:天风难以找到,树很安静,海上的月亮看不见云。
- 赏析: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夏夜的宁静和美丽。”天风难值树浑静”,”天风”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吹过,但因为天气太热,树木显得十分安静,没有风动的迹象。”海月不见云空明”,”海月”指的是海边的月亮,由于天空中没有云朵遮挡,月光显得格外明亮。
群蚋得时方伺隙,噪蝉何事懒收声
- 注释:群蚊在合适的时候寻找机会,而蝉却懒得收起声音。
- 赏析: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群蚋得时方伺隙”描述了蚊子趁着夜色凉爽,寻找机会叮咬人的情景。”噪蝉何事懒收声”则是说蝉因为炎热而懒得鸣叫。这两句通过昆虫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物行为的独特观察与理解。
噫予自有安恬趣,岂废林间坦腹行
- 注释:我自有宁静安详的乐趣,哪里会忘记悠闲地在林间散步。
- 赏析:整首诗以夏日夜晚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昆虫行为的观察,传达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情趣。诗人张耒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使身处炎热的夏日,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