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轻笼晓日黄,攀从旌旆到禅坊。
坐怜古木荣枯惯,仰笑秋云聚散忙。
酒约覆盆分甲乙,诗成击钵互宫商。
兴酣犹恨严闉逼,少促归鞭趁月光。
【注释】
1.又和孙太守琅山席上:又,再次。孙太守,指孙洙。琅山,山名,在今山东临沂南。
2.薄雾轻笼晓日黄,攀从旌旆到禅坊:雾气轻薄地笼罩着清晨的太阳,我攀随着旌旗和仪仗来到了禅院门前。
3.坐怜古木荣枯惯,仰笑秋云聚散忙:坐在禅院中,我同情那些经受了风雨、枯荣变化的树木,看着天空中秋天的云彩聚集又消散忙碌不停。
4.酒约覆盆分甲乙,诗成击钵互宫商:我们约定用倒扣的盆子分酒(即行酒令),谁先喝得杯中酒干,谁就赢了。写诗时用击钵声作为韵脚,谁敲得响谁就是胜者。
5.兴酣犹恨严闉逼,少促归鞭趁月光:兴致高昂的时候,还担心城门紧闭使人不能早归,趁着皎洁的月光,赶快抽身而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孙洙同游琅山时写的。琅山在今山东临沂县西南,山有琅琊台、琅琊寺等名胜古迹,故又称琅琊。作者在《过琅琊台》诗里说:“琅琊台高百尺余,下临无地空苍烟。”这首诗就是描写他游览琅琊时的情景。
首句描绘一幅清晨雾霭蒙蒙、旭日初升的画面。“薄雾轻笼晓日黄”,以“薄雾”形容“轻笼”,形象生动,渲染出早晨清新宁静的氛围;“晓日黄”则点明了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来到禅院门前,看到的景象是旌旗飘扬、仪仗森严,一派热闹景象。“攀从旌旆到禅坊”,既交代了作者的到来,也烘托出了环境的肃穆气氛。接下来,诗人在禅院中品茶作诗,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情逸致。“坐怜古木荣枯惯,仰笑秋云聚散忙”,既写出了禅院中古木的荣衰变化与秋风中的云彩飘忽不定,又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在饮酒作乐之余,他们决定用一种游戏来助兴。“酒约覆盆分甲乙,诗成击钵互宫商”,通过喝酒行令和吟诗作对的游戏,使宴会的气氛更加欢快。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夜色降临、月光洒满大地时,诗人不得不告别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兴酣犹恨严闉逼,少促归鞭趁月光”,既表达了他对这种欢乐时刻的留恋不舍,又体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此诗风格豪放洒脱,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音乐美。同时,它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人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将它们融入诗中,使作品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