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灯夕兴厌厌,俗乐年丰令节参。
竿首挂星还拱北,云中回雁倦图南。
笙箫度曲喧芳席,彩翠交光结秀岩。
邦伯欲归人恋恋,帐兵休报鼓声三。
【注释】
①山城灯夕兴:山城在宋代为边地,有重兵把守,所以称为“山城”。灯夕是农历十月十五日,民间有吃元宵、赏月的习俗。兴:兴起,指兴起观灯赏月的兴致。厌厌:形容心情烦闷。
②俗乐:指世俗的音乐。年丰令节:指国家安定、年景丰收,人们过节。参:同“叁”,指三三两两。
③竿首:即竿头,竿的上端。拱北:拱手向北。拱,拱手作揖。北:北方,指京城。
④云中回雁倦图南:传说大雁每年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去过冬。诗人用此典比喻战乱平息后人民盼望太平生活的心情。
⑤笙箫度曲:即笙箫合奏,古代乐器。喧芳席:喧闹地宴饮于华美的筵席上。喧,喧闹。芳席:美好的宴席。
⑥彩翠交光结秀岩:彩翠,指五彩缤纷的锦绣和翠绿的山林。交光,交错着光线。结秀岩:使美丽的岩石更加秀丽。
⑦邦伯:古代官名,这里指地方长官。人恋恋:百姓依依不舍。恋恋:依恋不舍的样子。
⑧帐兵休报鼓声三:帐兵,军营。报鼓声三:报告三次擂响战鼓的声音。鼓声三:指三次击鼓,表示战事结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城重归宁静的节日欢庆场面的诗,表现了人民在和平时期的喜悦心情。
首句点明时间是在灯夕,即农历十月十五日,是民间最热闹的日子,人们要赏月、吃元宵、猜灯谜、观灯等,十分欢乐。次句说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这个节日也特别令人高兴。第三句写节日里人们的活动,竿头挂星星,向北方拱手致敬(因为北方是京师所在),表示对朝廷的忠诚。第四句写人们在云中回望南方,思念战争胜利后的美好生活。第五句写人们宴饮歌舞,喧闹不已。最后两句写人们依依不舍,不忍离开,希望不要再次传来战鼓声。
此诗以“喜”字统摄全篇。前四句写节日欢庆,后四句写离别难舍,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细腻真挚,意境幽深优美,给人以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