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功名岂足邀,鹪鹏所得各逍遥。
古今多少难齐事,烛理都如见睍消。
【注释】
感兴:即“感遇”。
鹪鹏:鹪鹏,指鹪鹩和鹏。传说大鹏鸟能飞九万里,而鹪鹩鸟只能栖息在屋檐上。后用“鹪鹏”比喻有才能但处境狭小的人。
逍遥:悠闲自在的样子。
烛理:蜡烛的火苗,这里比喻世事的变化。烛理都消,意谓世事变迁无常,一切终将消逝。
睍(xiàn)消:昏暗不明。
赏析:
《感遇》是李白借抒写怀抱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慨之作。此诗以“感遇”为题,实际上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对现实社会黑暗腐败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第一句“富贵功名岂足邀”,诗人认为富贵功名并不能使人真正快乐,它只是虚名罢了。“岂足邀”是说,即使得到富贵功名,也不能让人真正的快乐,因为这是虚名而已。这里的“岂足邀”,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态度,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体现了他“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的处世态度。
第二句“鹪鹏所得各逍遥”,大鹏鸟虽然可以展翅高飞,但是它们却只能在狭窄的屋檐下生存;而鹪鹩鸟虽小,却可以逍遥自在。这两句诗以鹪鹩鸟和大鹏鸟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前者虽然自由自在,但是处境狭小;后者虽然受到限制,但是却能够飞得更高更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看法,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古今多少难齐事”,诗人通过对比古今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从古至今,有多少事情是难以比拟的呢?这里的“多少”表示数量之多,而“难齐事”则表示这些事物都是难以相提并论的。这里的“古今多少难齐事”,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历史变迁如此之快,很多事情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感到无奈和无力。
最后一句“烛理都消”,是全诗的总结句。蜡烛的火苗虽然摇曳不定,但是最终都会消失殆尽。这里的“烛理”指的是蜡烛的火光,而“消”则表示消失的意思。诗人通过对蜡烛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一切都无法长久保持原样。这种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认识以及对于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