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色似晴光,半入青云两翅张。
谁谓太平宁有象,峰峦犹学瑞禽翔。

【注释】

护国院:即护国寺。

十咏雷分石:指唐张志和《渔歌子》中的“雷分”二字,原诗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中“雷分”指江上波涛,“鳜鱼”指鱼中之王。

【译文】

凤凰山的山色好像晴光一样明亮,一半浸入云霄一半张开翅膀。

谁说太平时代没有象征性的生物呢?山峰仍然像瑞禽飞翔一样。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护国寺游览时有感而作的咏物诗。首句写山景,次句以喻象,三、四句写议论。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首句写山景,写山之形。“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名。这里借指凤凰山,以山代山,写山之高耸入云。“色似晴光”,写山色明丽如晴日之光。“半入青云”,写山峰入云之状。“两翅张”,写山势如展翅欲飞之势。这一句写山景,既写出了山形,又写出了山色,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

第二句以喻象,写山之形神兼备。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山比作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生动地写出了凤凰山的雄奇壮美,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三句议论,写山之精神,写山的精神品质。“谁谓”一词,表明了诗人对于太平时代的质疑,认为太平时代也有象征性的东西存在。“宁有象”,即不是只有太平时代的动物才具有象征意义。这里的“象”,指凤凰山。诗人认为凤凰山虽不是动物,但它有象征意义,因为它象征着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峰峦犹学瑞禽翔”,意思是说山峰仍然像瑞禽(即凤凰)飞翔一样。这里用“犹”字,表示虽然已到太平时代,但仍应效法瑞禽飞翔的精神。这一联写议论,既写出了山峰的神韵,又写出了山峰的精神。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者通过对凤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太平时代的质疑,对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