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原名崔寔,汉代诗人,卒于公元170?
东汉涿郡安平人,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
崔瑗子。
少沉静,好典籍。
桓帝时拜议郎,与边韶等著作东观。
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巩固边防,匈奴不敢犯。
征拜议郎,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
旋以为梁冀故吏,免官。
后起为辽东太守,召拜尚书,称疾免归。
著《政论》,抨击时政;又著《四民月令》,记当时地主田庄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种植方法。
均佚,有辑本。
生卒年:?-170?
子真,原名崔寔,汉代诗人,卒于公元170?
东汉涿郡安平人,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
崔瑗子。
少沉静,好典籍。
桓帝时拜议郎,与边韶等著作东观。
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巩固边防,匈奴不敢犯。
征拜议郎,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
旋以为梁冀故吏,免官。
后起为辽东太守,召拜尚书,称疾免归。
著《政论》,抨击时政;又著《四民月令》,记当时地主田庄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种植方法。
均佚,有辑本。
生卒年:?-170?
栖息高丘出自《答陆机诗》,栖息高丘的作者是:崔寔。 栖息高丘是汉代诗人崔寔的作品,风格是:诗。 栖息高丘的释义是:栖息高丘:指在高山之上安家居住,比喻隐居避世。 栖息高丘是汉代诗人崔寔的作品,风格是:诗。 栖息高丘的拼音读音是:qī xī gāo qiū。 栖息高丘是《答陆机诗》的第1句。 栖息高丘的全句是:栖息高丘。 包含栖息高丘这句的诗词的全文: 栖息高丘。
``` 栖息高丘。 崔寔 栖息高丘。 注释:栖息在高高的山丘上,栖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栖息在高丘上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东汉涿郡安平人,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 崔瑗子。 少沉静,好典籍。 桓帝时拜议郎,与边韶等著作东观。 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巩固边防,匈奴不敢犯。 征拜议郎,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 旋以为梁冀故吏,免官。 后起为辽东太守,召拜尚书,称疾免归。 著《政论》,抨击时政;又著《四民月令》,记当时地主田庄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种植方法。 均佚,有辑本。 生卒年:?-170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仁祖。 谢鲲子。 博综众艺。 王导辟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 庾翼镇武昌,数诣翼咨谋军事。 迁南中郎将、豫州刺史。 为政清简,有政绩。 穆帝永和七年,桓温使尚率军屯寿春,进号安西将军。 八年,为苻健将张遇所败,降为建威将军。 后拜尚书仆射,复为豫州刺史,出镇寿阳。 收容邺都流离乐工,并制石磬,东晋始备太乐。 官至卫将军。 卒谥简。 生卒年
西晋谯郡铚县人,字延祖。 嵇康子。 山涛以“父子罪不相及”荐于武帝,征为秘书丞。 迁给事黄门侍郎,封弋阳子。 赵王伦执政,署为侍中。 河间王颙、成都王颖讨长沙王乂,绍率众拒之。 乂败,废为庶人。 后复位。 惠帝永安元年,东海王越挟惠帝攻邺。 颖将石超破之于荡阴,获惠帝。 绍以身捍帝,中流矢死,血溅帝衣。 后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 ”谥忠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