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岷峨饱荔枝,十年游宦但神驰。
侧生流咏今千载,入贡称珍彼一时。
定自不将凡果比,如何偏与瘴烟宜。
白头莫作江南客,辜负山中故友期。
【注释】
家在岷峨:指诗人的家乡位于岷江与峨眉山之间。
饱荔枝:指家中常吃荔枝。
十年游宦:指诗人长期在外为官。
侧生流咏:指当时人们只赞美荔枝的美味,却不注重荔枝的生长环境。
入贡称珍:指当时荔枝成为贡品,受到皇帝赏识。
定自不将凡果比:指荔枝虽然美味,但并不比其他水果高贵。
如何偏与瘴烟宜:指荔枝生长在瘴气弥漫的环境中,却能生长得如此美丽。
白头莫作江南客:指不要再做江南客了,因为那里没有好的风景可以欣赏。
【赏析】
此诗是作者写给好友程大夫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家乡和好友的思念之情。全篇以”荔枝”为主题,借物抒情,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又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无奈。
首句“家在岷峨饱荔枝”,诗人开篇即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出生在岷江与峨眉山之间的故乡,那里有丰富的荔枝资源,因此他从小就习惯了荔枝的味道。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家乡景色,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次句“十年游宦但神驰”,诗人回忆了自己十年来的官场生活,虽然身处高位,但却无法忘记自己的家乡。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既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好处,又无法割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深沉有力。
第三句“侧生流咏今千载,入贡称珍彼一时”,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荔枝的赞美。他认为荔枝虽然只是侧生在树上的果实,但在历史上却被人们称为“百果之宗”;而且它被当作贡品献给皇帝的时候,正是它最珍贵的时刻。这句诗不仅赞美了荔枝的美丽和独特,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不满。
第四句“定自不将凡果比,如何偏与瘴烟宜”,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荔枝的特点和价值。他认为虽然荔枝只是一种普通的果实,但它却能在瘴气弥漫的环境中生长得如此美丽;而且它的生长条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这句诗不仅强调了荔枝的独特之处,也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白头莫作江南客,辜负山中故友期”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告诉程大夫,不要再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了,因为江南的生活并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相反,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地方,就应该去山中与故友相聚,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句诗不仅是对程大夫的劝诫,也是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追求。
整首诗以荔枝为线索,通过对荔枝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反思。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过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