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兼文武帝师臣,久厌崇高乐退身。
任是东山无限好,谢公争忍负生民。

【注释】

  1. 功兼文武帝师:功,功劳;文武,指宋文帝刘义隆。师,老师。
  2. 东山:即谢安隐居的东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县西南。
  3. 谢公:指谢安,字安石,晋时人。
  4. 生民:老百姓。
    【赏析】
    《登西江亭望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自己到任后,与皇帝一起游览,心情愉快,但不久就厌倦了朝廷生活,想到庐山去做隐士。第三四句说,即使东山再美好,也抵不住百姓的疾苦,我怎能辜负他们呢?全诗表现了诗人辞官不就的决心。
    首句点明题旨:诗人刚到任,就与皇上同游西江亭,心情舒畅愉快。“功兼”二字,表明他既做高官,又得到皇帝宠信,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二句承上启下:“久厌崇高乐退身”,意思是说,在朝廷任职久了,就厌烦了,想要引退归隐。“乐退”,即乐于隐居。“身”,指自己的身体,这里指自己的官职和权力。
    三、四句是全诗的核心部分。诗人先从客观上写景:“任是东山无限好”,意思是说,虽然东山景色优美秀丽,环境清幽宁静,可是,那毕竟是一个人隐居的地方,不能解决国家大事,不能造福于黎民百姓。接着,诗人再从主观上抒情:“谢公争忍负生民。”谢安是东晋时的名士,他曾在家乡隐居多年,不愿出来为国效力。这里说“争忍负”,是说,谢安宁愿忍受隐居生活的痛苦,也不忍心抛弃对老百姓的责任,不肯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政治地位,来为百姓谋福利。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它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诗句,而是以简练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表达感情。同时,它也很有艺术感染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