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燥肝或裂,惧剧胆能破。
吾身幸无苦,及兹无乃过。
虚中阅万物,谷响聊应和。
可令蟆蚀月,竟作蚁随磨。
根危实易感,骤咽忽已唾。
何当安如山,持用警昏惰。

《自警》

忿燥肝或裂,惧剧胆能破。

吾身幸无苦,及兹无乃过。

虚中阅万物,谷响聊应和。

可令蟆蚀月,竟作蚁随磨。

根危实易感,骤咽忽已唾。

何当安如山,持用警昏惰。

注释:

  1. 忿燥:愤怒烦躁。肝:指心。或:或许。
  2. 惧剧:恐惧剧烈。胆:指心。
  3. 吾身:指自身、自己。幸:庆幸。苦:苦难。
  4. 虚中:空虚之中。阅:观察。万物:指天地万物。
  5. 谷响:山谷中的回声。聊:姑且。应和:应答。
  6. 可令:可以让人。蟆(má):蛤蟆。蚀:侵蚀。月:月亮。
  7. 竟作:最终化为。蚁:蚂蚁。随:跟随、追随。磨:石磨。
  8. 根危:树根不稳。实:果实。易感:易于感知、触动。骤咽:突然哽咽。忽已:忽然已经。唾(tuò):呕吐。
  9. 何当:何时才能、何时能够。安如山:安稳如山。持用:持有、使用。警:劝诫、警醒。昏惰:糊涂懈怠。
    赏析:
    《自警》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省,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勤奋的强调。全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联“忿燥肝或裂,惧剧胆能破。”描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安。愤懑与烦躁使他的肝脏都感到疼痛,恐惧和紧张使他的心脏也感到疲惫不堪。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压力。
    颔联“吾身幸无苦,及兹无乃过。”则是对前文的回应和总结。诗人庆幸自己的身体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但同时也意识到这种平静可能只是暂时的,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颈联“虚中阅万物,谷响聊应和。”进一步展开了诗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他认为,在空虚中观察万物,可以听到山谷中的声音,这些声音虽然微小却恰到好处地回应了他内心的感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他在这种感悟中找到的一种平衡和安宁。
    尾联“可令蟆蚀月,竟作蚁随磨。”则通过一个比喻来表达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认为,那些愚蠢而无知的人(蛤蟆)竟然能够侵蚀月亮,而那些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蚁)却能够追随磨盘。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评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愤慨和不平。
    最后一句“何当安如山,持用警昏惰。”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期望。他认为,只有像泰山一样稳定和坚固的人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立足,而那些懒惰的人则应该被警醒并鞭策。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