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尘难到碧波中,波上烟云尽不同。
吟断不知惊鹭起,汀花一半在船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赵运管吟篷”,这是要求考生分析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运用的技巧;最后点明手法的艺术效果。

题赵运管吟篷: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船夫在江上吟咏的情景,通过描写江景和船夫的吟咏,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及内心的感受。首句写江面景象,第二句写船上所见,第三句写听到的声音,第四句是诗人的想象,写出自己被这美景所陶醉,全诗构思精巧,富有情趣。

飞尘难到碧波中,波上烟云尽不同。

①“飞尘”指船行水面扬起的风浪。②“碧波”指江水碧绿清澈,波光粼粼。③“烟云”指船帆上的云雾缭绕。④“尽不同”指船帆的烟雾缭绕与江面的景色完全不同。

吟断不知惊鹭起,汀花一半在船篷。

①“吟”指吟咏。②“汀”指小洲。③“鹭起”指鹭鸶受惊飞起。④“汀花”即洲上的花。⑤“半”指一部分,一半。

赏析:

首句“飞尘难到碧波中”,以动写静。诗人从远处看,只见江水波光粼粼,碧绿透明;近处则见船帆之上,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而船帆却始终不动。这种动静相衬,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优美的水彩画卷。

次句“波上烟云尽不同”,从侧面写静。船帆上的云雾缭绕,与江面上的景物迥然有异:“波上烟云”为动景,“尽不同”则是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颈联“吟断不知惊鹭起”,“吟”指吟咏,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晋代王徽之爱菊,曾独坐大石头欣赏菊花,当人问其故时,王徽之曰:“今日观此奇树,方悟‘赏心’之无日也。”后来人们就用“赏心乐事”来泛指美好的事物或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情。这里王徽之就是以“赏心”自喻,表示自己的高洁。“吟断不知”四字说明诗人在江畔吟咏时,全然没有注意到惊动水中的白鹭。

末联“汀花一半在船篷”,“汀花”指洲上的花,也就是江中的花。“一半”指洲上的一半花,“在船篷”即在船篷里。诗人把洲上一半花朵留在船篷里,似乎很遗憾,其实是他完全陶醉在这种美妙的境界之中了。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又表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景图: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白云缥缈,烟波浩渺;轻舟缓行,悠然自得……画面宁静而又和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风光写得栩栩如生、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