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色丹砂文,林木翠相合。
灵源一派长,近与银汉接。
老眼挂千仞,吟步绕百匝。
云遮忽有无,路坳见重叠。
风响闻笙竽,龙灵化蛙蛤。
再掬清泠波,一洗□滞匼。
但愿高高流,勿以众流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石上清泉赋得山花烂漫》,全诗如下:
黄公济
石色丹砂文,林木翠相合。
灵源一派长,近与银汉接。
老眼挂千仞,吟步绕百匝。
云遮忽有无,路坳见重叠。
风响闻笙竽,龙灵化蛙蛤。
再掬清泠波,一洗□滞匼。
但愿高高流,勿以众流杂。
注释与赏析:
黄公济:这里指代的可能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心境或理想状态。“黄公济”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纯净、清澈的状态,或者是对某种理想境界的追求。
石色丹砂文:形容石头的颜色如同丹砂般艳丽,色彩斑斓。丹砂是一种珍贵的矿物颜料,古代常用作红色染料。这里的“石色丹砂”描绘了石头的鲜艳和美丽。
林木翠相合:形容树木茂盛,绿意盎然。翠是指鲜绿色,这里用来形容树木的颜色。
灵源一派长:形容水源丰富,从源头一直流淌到远处。“灵源”通常用于形容水源的神奇和纯洁,而“一派长”则强调了水流的连续性和深远。
近与银汉接:接近银河,形容距离天空很近。“银汉”指的是银河,古代常以此形容天上的景象。
老眼挂千仞:比喻年岁已高,视力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敏锐。“老眼”指的是老眼昏花,“千仞”则是形容高度极高。
吟步绕百匝:一边行走一边吟诵,绕着某个地方走了好几圈。“吟步”指的是一边行走一边吟诵的行为,“百匝”则表示走了很多次。
云遮忽有无:形容云雾遮挡,时隐时现,让人难以捉摸。“遮”是遮挡的意思,“有无”则描述了云雾的变化莫测。
路坳见重叠:在山路弯弯曲曲的地方,可以看到山峰层层叠叠。“坳”指的是山坳,即山谷中的低洼处,“重叠”则是形容山峰层叠的样子。
风响闻笙竽: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中传来了笙竽的声音。“风响”是形容风声,“闻笙竽”则是听到了笙竽的声音。
龙灵化蛙蛤:想象中有龙的精灵化作了青蛙和蛤蜊。这是对自然现象的形象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惊叹。
再掬清泠波:再次舀起清澈凉爽的水来喝。“清泠波”指的是清凉透明如水波般的泉水,“再掬”是再一次的动作。
一洗□滞匼:这四句诗没有给出完整的诗句内容,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可能是表达清洗污垢、净化心灵的愿望。”□”是一个不常见的字,可能是笔误或特定语境中的词汇,”滞匼”可以理解为停滞、阻塞的意思。
但愿高高流:希望能够像流水一样持续流动。这句表达了对永恒、不断向前流动的向往。
勿以众流杂:不要与其他的流水混杂。这句强调了要保持自己独特的品质,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追求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石头的色彩、林木的翠绿、水源的长流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