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得鲤供亲养,至孝诚能上格天。
每信天人常吻合,应知容谷响声传。
【注释】
王祥:三国时期吴国人。
供亲养:侍奉双亲的孝心。
至孝诚能上格天:至孝,极孝;上格,感动上天;天人,天地之间;吻合:指彼此心意相合。
信:相信。
容谷:传说中的神山名,相传为舜葬父的地方。
【赏析】
王祥是晋朝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字休征,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历任太丘长、尚书郎等职。他为人仁爱,以恭谨著称,曾隐居在庐江县南的卧龙山,后迁居会稽郡的西城,人们称之为“西郭先生”。王祥在任内,经常访查民间疾苦,劝课农桑,兴办学校,并大力推行教化,深受百姓欢迎。后来王祥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但他不怨天尤人,依然勤勉治家,以孝顺著称。
这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王祥的孝行事迹。后两句写他与神山神女之间的感应。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王祥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根据《宋书·符瑞志》中记载的“卧冰求鲤事”写的。据《宋书·符瑞志》载:“东海孝妇……时值大寒,姑抱儿于冰上而眠,为冰所压著身,冰忽自解。其冰徙去,寻复还卧。姑念其小,不忍死。于是载冰于车,归乡里藏冰焉。”王祥就是这个故事中的“孝妇”,他为了孝敬父母,不顾寒冷,在冰上抱着儿子睡,结果被冻僵了身体。但当母亲发现儿子还活着的时候,便将冰搬到家里藏起来。这件事感动了上天。所以王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有神的护佑。
后两句诗用神话传说来写王祥的故事。“信天人常吻合”指的是王祥与天上的神女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默契。“应知容谷响声传”则是指王祥与神女的感应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地步,仿佛连神女的声音都能听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