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奸抗疏反招疑,一斥忠州势亦危。
只集名方无着述,不为良相且良医。

陆贽(754—805年),字敬舆,一字翼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等职,在政治斗争中屡遭贬谪,晚年被召回长安,任相国寺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因直言敢谏而备受皇帝器重。他的《论两税利害状》、《请罢宫市状》等文章,成为后来改革财政的重要依据。陆贽的诗歌以议论为主,风格豪放雄浑,语言质朴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锄奸抗疏反招疑,一斥忠州势亦危。

只集名方无着述,不为良相且良医。

注释:

锄奸抗疏:指陆贽因上疏弹劾权臣而被贬为忠州刺史。

一斥忠州:即被贬为忠州司马。

势亦危:处境危险。

只集:只有。

名方:名医的方子。

无着述:没有留下著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和对正直人士遭受迫害的愤慨之情。首句“锄奸抗疏反招疑”,描绘了陆贽因上疏弹劾权臣而被贬为忠州刺史的情景,表现出他对奸臣的痛恨和对正义的追求。第二句“一斥忠州势亦危”,进一步强调了陆贽的处境危险。第三句“只集名方无着述”,则表达了他对当时名医们的失望,因为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方子来治疗国家的疾病。最后一句“不为良相且良医”,表明陆贽虽然被贬为司马,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首诗通过描绘陆贽被贬为忠州刺史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和对正直人士遭受迫害的愤慨之情。同时,也体现了陆贽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