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钩牵晓露漙,行人暍暑慰艰难。
青门种色今馀个,莫作黄台秋尽看。
【注释】
1、高邮:今江苏高邮一带。师:指种植葡萄的人(农艺师)。蒲萄芦雁秋瓜三种:指葡萄、芦苇和秋瓜三种作物。
2、子母钩:织有双针交叉成子母相套图案的衣服。
3、晓露漙(hàng):清晨的露珠。
4、青门:汉长安城东面的一个城门名。种色:指颜色。馀个:还有,多。
5、莫作黄台秋尽看:不要像黄台寺那样,秋季一过就荒凉凋敝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高邮一带种植的三样农作物——葡萄、芦苇和秋瓜,赞美了农民勤劳朴实的劳动美德,同时借景寓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之情。
首句点明题旨。高邮因地得利,盛产葡萄、芦苇和秋瓜。这里说“师”,即农艺师,是专事种植的农民。“蒲萄”是葡萄的美称,“芦雁”、“秋瓜”分别指芦苇和秋瓜,“三种”指葡萄、芦苇和秋瓜三种作物。这一句写农艺师辛勤培育,丰收在望。
次句写农民的劳动成果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早晨农民们用露水浇灌庄稼,使它们得到充分的营养,长势很好。农民们不怕酷暑烈日,汗流浃背,终于取得了大丰收。这两句写出了农人对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
后两句写农人的劳动成果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早晨农民们用露水浇灌庄稼,使它们得到充分的营养,长势很好。农民们不怕酷暑烈日,汗流浃背,终于取得了大丰收。这两句写出了农人对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借景抒情。前面写了葡萄、芦苇和秋瓜三种农作物,后面又写农人们劳动的情景,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而是借“青门种色今馀个”,“莫作黄台秋尽看”来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前一句写“青门”,即汉代长安城东的一座城门,这里泛指京城,暗指京城中那些为官者,他们只知享受,不知忧劳;后一句是说自己不能像东汉末年黄门令张温那样,在秋风萧瑟之际,辞官隐退了事,而要像农人那样,忍受艰苦,为国家出力。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为朝廷效力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悲愤。
全诗以咏物为主,但咏的是农民的劳动,所以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使诗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既有优美的艺术形式,又充满了深沉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