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两鸿亡所依,江南塞北何所归。
一鸿留在淮之湄,一鸿独犯霜露飞。
哀复哀兮将奈何,愿期弟子废蓼莪。
先翁经却忧患多,为君半夜成悲歌。
【注释】
君看两鸿亡所依,江南塞北何所归:你看那两只大雁啊没有归宿。
一鸿留在淮之湄,一鸿独犯霜露飞:一只在淮河之滨栖息,另一只却孤身冒着严霜飞去。
哀复哀兮将奈何,愿期弟子废蓼莪:这两只大雁啊真是令人哀伤啊,我多么希望能像弟子那样放弃蓼莪(祭祀时用的草)啊!
先翁经却忧患多,为君半夜成悲歌:先父经受了太多的忧患,我为你夜不能寐而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张教授的悼亡之作。全诗通过咏叹两只大雁,寄托了对张教授不幸去世的悲痛之情。
“君看两鸿亡所依,江南塞北何所归”,诗人用大雁失群来比喻张教授与世长辞的事实;用江南塞北来比喻其生前所处的环境,表达出对张教授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哀悼之情。
“一鸿留在淮之湄,一鸿独犯霜露飞”,诗人描绘了一只孤独的大雁,在淮河之畔独自飞行的情景。这里的“独”字,既写出了这只大雁的孤苦无援,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内心的孤独。
“哀复哀兮将奈何,愿期弟子废蓼莪”,诗人表达了对张教授的哀思之情。他希望人们能像弟子一样,放弃对蓼莪的祭奠,以此来表达对张教授的哀思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用“先翁经却忧患多,为君半夜成悲歌”来表达对张教授的怀念之情。这里,诗人以先父经历的忧患多难,来反衬张教授生前的艰辛与不易。同时,诗人也为张教授夜不能寐而作此诗,以此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凄婉,情感真挚热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