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密叶总扶疏,小摘登盘置坐隅。
翠盖高垂张葆羽,赤缯全皱裹明珠。
不劳汉候十五里,可压越人三百株。
欲与铨量立题品,岂惟当使橘为奴。
【注释】
庭下:庭院之下。荔(lì)子: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名。熟:指成熟。修枝密叶总扶疏:修剪枝叶使之疏朗有致。小摘登盘:采摘一些荔枝放在盘中。置坐隅:摆放于案头。翠盖高垂张葆羽:用绿叶作盖,像鸟儿的羽毛。葆羽,鸟兽身上的毛羽。赤缯全皱裹明珠:红色的丝绸包裹着明珠。绉(zhòu):皱纹。
不劳汉候十五里:不需远行十五里去请。汉候:汉朝时,皇帝派使者到远方取送物品,称为“汉候”。
可压越人三百株:可以和越南的荔枝媲美。越人: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欲与铨量立题品:想要给它评定等级。题品:评定品级。
岂惟当使橘为奴:难道只能让荔枝成为它的奴仆吗?奴:侍奉的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赞美荔枝的。诗从其生长环境写起,先描写荔枝树的茂盛,然后写到采摘荔枝的情景,再写到荔枝的外观和味道,最后写到荔枝的珍贵程度,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第一句“庭下荔子熟”,写的是荔枝树繁茂的叶子。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也是全诗的开头。“庭下”说明是庭院之中;“荔子”是荔枝的果实;“熟”说明已经成熟。
第二句“修枝密叶总扶疏”,写的是荔枝树的枝叶。这一句话中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修枝密叶”;二是“总扶疏”;三是“小摘登盘置坐隅”。“总扶疏”说明枝叶茂盛,而且枝条交错、纵横有序;“小摘登盘”说明采摘荔枝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
第三句“翠盖高垂张葆羽”,写的是荔枝树上的叶片。“翠盖”、“高垂”、“张葆羽”都写出了荔枝树叶片的特点。“葆羽”是鸟兽身上覆盖的毛羽。
第四句“赤缯全皱裹明珠”,写的是荔枝果实的特点。“赤缯”即红绫,“全皱”说明荔枝外皮光滑,而里面却像红绫一样细腻;“裹明珠”说明荔枝果肉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
第五句“不劳汉候十五里”,说的是荔枝的产地。“汉候”、“十五里”都是夸张的说法,意在强调荔枝的产地之近,从而突出了荔枝的珍稀。
第六句“可压越人三百株”,说的也是荔枝的产量之多。“可压越人三百株”是说荔枝的产量之多,以至于可以和越南的荔枝相比肩,从而凸显荔枝的稀有。
最后两句“欲与铨量立题品,岂惟当使橘为奴”,是说荔枝的价值之高,以至于需要专门设立题目来品评,而不仅仅是让橘子成为它的仆人。“铨量”在这里指的是品评;“题品”指的是评价;“橘为奴”则是说橘子只是荔枝的仆人。
整首诗通过描写荔枝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