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见红蕖隘渚香,归涂未变柳梢黄。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

将别历下二首

红蕖隘渚香,归涂未变柳梢黄

译文注释及赏析:

  1. 翻译
  • 原文:来见红蕖隘渚香,归涂未变柳梢黄。
  • 译文:我来到此地见到了盛开的荷花,但归途尚未改变,柳树已经泛黄。
  • 注释:红蕖(红色荷花) - 指荷花;隘渚(狭窄的池塘) - 地名;黄(黄色) - 形容柳树的颜色;未变 - 没有改变;涂(道路) - 道路;归(返回) - 回来;柳梢黄 - 指柳树开始变黄。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离开时的景象以及回归后的变化。通过观察荷花和柳树的颜色变化,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1. 翻译
  • 原文: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
  • 译文:热情的趵突泉水在小溪中涌动,你乘着扁舟与我作别,向着汶阳方向前行。
  • 注释:趵突 - 一种泉水;溪中水 - 指小溪中的水;扁舟 - 小船;汶阳 - 地名;向 - 朝着;前行 - 继续向前。
  • 赏析:这里的“泉”可能指的是当地的泉水,而“趵突”则强调了泉水的活力和热情。整首诗传达了一种离别的深情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1. 情感表达: 本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

  2. 意象运用: 诗中”红蕖”、”隘渚”、”趵突”等词汇不仅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动形象,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这些词汇的选择和使用都恰到好处地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式布局,开头描写离别场景,中间转折到对朋友的思念,最后圆满结束于对友谊的赞美。这种布局使得诗歌情感层次丰富,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张力。

综合分析:

《将别历下二首》作为宋朝著名词人晁补之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读者的喜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他们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