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昼日如春晚,饮罢披图清兴远。
夜光照屋四座惊,金薤银钩真墨本。
当年太史谪宜州,肠断梅花栖戍楼。
拾遗不逢东道主,翰林长作夜郎囚。
蛮烟瘴雨森鈇钺,更值韩卢搜兔窟。
老色上面欢去心,惟有忠肝悬日月。
郡丞嗜好殊世人,投笺乞字传儿孙。
平生孟博是知己,笔下写出精神骞。
兴亡万古同一辙,党论到头不堪说。
刊章下郡汉道微,清流入河唐祚绝。
先朝白昼狐亦鸣,正气消尽邪气生。
殿门断碑仆未起,中原戎马来纵横。
生蛟入手不敢玩,往事凄凉重三叹。
兰亭瘗鹤徒尔为,好刻此书裨庙算。

【注释】

小春:指小春日,即初春。杜甫《腊月》诗:“小春何处有新晴?”

饮罢:饮毕。披图:打开画卷。清兴:清雅的兴致。远:遥远。

夜光:一种贵重的玉。

太史:指范滂的好友、太史令尹默,字伯雅,南阳涅阳人。谪宜州:贬宜州(今广西宜山)作刺史。

肠断梅花栖戍楼:范滂为官时,常在梅花盛开的季节到戍楼上赏梅。后来被贬宜州,心情抑郁,便在梅花盛开的季节登上戍楼赏梅。

拾遗:唐代翰林学士院编修官,因唐玄宗曾下诏求才,故选贤授能,选拔人才之意。东道主:接待客人的主人。

蛮烟瘴雨:南方的雾气和雨水。森鈇钺:形容兵器众多。

老色上面欢去心:指范滂年老时,仍保持壮志未衰的豪情。

孟博:指东汉名臣陈寔。知己:知心的朋友。

笔力:指写作能力。骞:高超。

郡丞嗜好殊世人,投笺乞字传儿孙:指郡丞爱好不同一般常人,他向范滂索要书信文字作为后代子孙的教材。

孟博是知己:指陈寔与范滂关系密切。

兴亡:国家的兴盛和灭亡。万古:千秋万代。同一辙:同一条路。

党论:指当时社会上关于党争的议论。

刊章:刻印文章。汉道微:汉代的政治风气衰微了。

白昼狐鸣:《史记·李斯列传》:“白起为人,材气过人。”又“当此时也,秦地自北见属者十二,而咸阳以西二周、岐雍、泾漆之川,沃野千里,足以为国。”此句意谓李斯在朝中执政,奸邪之人乘势而起,朝廷中奸佞横行,正事不能施行,如同白昼里的狐狸鸣叫。

断碑:断残的石碑。仆未起:仆人还未起床。

中原:指中原地区。戎马来纵横:指各地战乱不息,战事连绵不断。

生蛟:指水龙王。手:抓住。

重三叹:多次感叹。

兰亭瘗鹤:指晋代王羲之与谢安、支道林等41人在兰亭修禊赋诗的情景。《世说新语•雅量》载:“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亦薄之。乃戏曰:‘今可一聚话,以君猷比吾,何所不可?’”后因以“兰亭瘗鹤”喻兄弟或朋友间的关系融洽。徒尔为:白白地做。

好刻此书裨庙算:意思是要留下这本书,作为将来治国的借鉴。

【赏析】

本篇是杜甫于大历五年(770)所作。当时杜甫流寓夔州,友人韦夏卿从梓州寄给他范滂的传记及自己的一些诗文,杜甫为此作这篇跋文,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赞赏之意。

范滂,南阳涅阳人。年轻时就以孝廉闻名,历任荆州刺史刘表、司徒黄琼幕僚,任太学博士。建安年间,任尚书令,举贤良对策,对策中提出“君实小人,弃法陵上”之语,因此被贬至黄陵(今湖北黄冈)。建安四年(199),又因党人禁锢之议被贬往豫章(今江西南昌),中途病死于浔阳(今江西九江)。范滂一生刚直不屈,不畏强权,不惧死亡,始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他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范滂的生平及其品德,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杜甫在跋文中首先指出范滂的生平经历,然后指出其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接着又指出他遭逢不幸的原因,最后指出他忠心耿耿的精神。这些内容都紧扣题目中的“跋山谷书范滂传帖”,表明了作者对范滂的崇敬之情。

范滂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东汉时期,但其中的某些思想观念却与杜甫的思想相合。如范滂在任荆州刺史期间,曾经在梅花盛开的季节登上戍楼上赏梅,并且写下一篇《登戍楼赋》。这篇赋文抒发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表现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范滂在政治上主张正直廉洁,反对阿谀奉承、结党营私等行为,这种思想与杜甫的思想也是相通的。因此,范滂的事迹和精神对杜甫来说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年代里,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对范滂的赞颂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祝愿。同时,这也是杜甫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表明他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