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所恨,击指血不躁。
相望已千古,欲语安得到。
荆卿无剑术,商君弃霸道。
二子苟不然,功烈回穹昊。
嗟哉浅丈夫,不自极怀抱。
注释:
君子有所恨:君子有遗憾。
击指血不躁:指击指流血而不急躁。
相望已千古:他们相互望着,已是千年之后。
欲语安得到:想要说话却无法得到回应。
荆卿无剑术,商君弃霸道:荆轲没有剑术,商鞅抛弃了霸道。
二子苟不然,功烈回穹昊: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的功绩就会回到天上。
嗟哉浅丈夫,不自极怀抱:真是个肤浅的丈夫啊,他不懂得珍惜自己内心的怀抱。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以荆轲、商鞅为对象,表达了对这两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君子有所恨”表明诗人对这位英雄人物的遗憾和敬意。接下来,“击指血不躁”形象地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情景,表现出他的坚定和勇敢。
第二句“相望已千古”则揭示了英雄与后人之间的距离。“欲语安得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些英雄交流的愿望,但现实的困难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荆轲和商鞅两位英雄,分别对他们进行了评价:“荆卿无剑术,商君弃霸道。”虽然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并非完全符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自身的反思:“二子苟不然,功烈回穹昊。”如果这两位英雄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么他们的功绩将会更加辉煌。然而现实却让诗人感到失望和痛心,因为他看到的只是他们逐渐失去理想的悲哀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荆轲和商鞅两位英雄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