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遇中和景渐暄,自摩倦眼望前村。
雕锼花柳春无迹,沐浴山川雨有恩。
忆昔踏青终日醉,如今垂白几人存。
未应便作衰翁看,藉草犹堪倒一樽。
【注释】
奉和颇动游兴:应和皇帝的诗作,也引起自己的游兴。颇:很。奉和:应制之作。中和: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上巳节,是古代风俗之一,这一天人们到水边去沐浴净身,以祈求健康、长寿。
节遇中和景渐暄:遇上了中和节(上巳节)。节:节日。遇:碰上。中和: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上巳节,是古代风俗之一,这一天人们到水边去沐浴净身,以祈求健康、长寿。暄:温暖。
自摩倦眼望前村:自己摩挲着疲倦的眼睛向前看。摩挲:按摩,揉搓。倦眼:形容人因疲劳而眼睛困乏。
雕锼花柳春无迹:雕刻琢磨的花树柳枝在春天里没有痕迹。雕锼:雕刻、琢磨。花柳:指树木花草。春无迹: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草木不露痕迹。
沐浴山川雨有恩:沐浴在滋润的山水之间感受到雨的恩泽。沐浴:沐浴在……之中。山川:指山和河。雨有恩:雨水滋润万物,给人以恩惠。
忆昔踏青终日醉:回忆从前踏青赏春,整天沉醉其中。踏青:春季郊游,欣赏春光美景。醉:沉醉。
如今垂白几人存:现在头发已经变白的老人有几个?垂白:头发变白。几人存:几个人还在?
未应便作衰翁看,藉草犹堪倒一樽:不应该现在就把自己当成一个衰老的人看待,还能坐在草地上畅饮一杯美酒。作:当作。衰翁:衰老的人。藉草:坐卧于草地上。
【赏析】
此诗首句“节遇中和景渐暄”写诗人逢中和节,景色宜人,于是兴致勃勃地出游。第二句“自摩倦眼望前村”写诗人摩挲着疲倦的眼睛向前看。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在游赏过程中,见到的花草树木都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又见滋润的山水给人们带来的雨的恩泽。五六两句“忆昔踏青终日醉”和“如今垂白几人存”分别从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角度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由此生发的情感变化。七句“未应便作衰翁看”是说诗人不应现在就把自己当成一个衰老的人看待;八句“藉草犹堪倒一樽”是说诗人仍可以坐在草地上畅饮一杯美酒。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切,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