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赋千钟赋一箪,天公有意养痴顽。
书犹能看未曾老,诗亦莫吟方是闲。
宽著庭除贪贮月,少栽竹树要观山。
空阶两日无行迹,又上苔花几点斑。

幽兴

不赋千钟赋一箪,天公有意养痴顽。

书犹能看未曾老,诗亦莫吟方是闲。

宽著庭除贪贮月,少栽竹树要观山。

空阶两日无行迹,又上苔花几点斑。

注释:

幽兴:隐逸生活的乐趣。

赋:写。

千钟:古代容量单位,一钟为十斗,千钟就是1000斗,即10万斤。

箪(dān):盛食物的竹器。

天公:上天。

痴顽:愚笨。

书犹能看未曾老:即使年岁已高,仍然可以读书学习,不觉得自己老了。

莫吟:不要吟诗了。

宽着:宽裕地放着。

庭除:庭院。

贮:存放。

竹树:指院中的竹子和树木。

观山:观赏山水。

空阶:空旷的台阶。

两日:两天。

苔花:苔藓上的小花,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隐逸生活中所创作的一首抒情之作。诗人以“幽兴”为主题,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不赋千钟赋一箪”,意为不需要浪费大量的金钱来购买酒食,只需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即可。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充实。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和追求精神生活的决心。

“天公有意养痴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珍视和执着。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节奏,人应该顺应自然,与世无争。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认同。

接下来两句,诗人以“书犹能看未曾老,诗亦莫吟方是闲”为核心,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诗歌的欣赏。他认为,即使年岁已高,仍然可以读书学习,不觉得自己老了;同样,诗歌也应该被欣赏和品味,而不是仅仅为了吟咏而存在。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诗歌的尊重和珍惜。

“宽著庭除贪贮月,少栽竹树要观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他喜欢宽敞的庭院和明亮的月光,也喜欢种一些竹子和树木,以便欣赏山水之美。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空阶两日无行迹,又上苔花几点斑”,则是对诗人隐居生活的一个总结。他在空旷的台阶上度过了两天的时光,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然而,当他再次来到台阶上时,却发现苔藓上已经长满了斑点。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认同,以及他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