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旄十里驻邙山,夜醮琳宫太古坛。
宝殿降真方隐隐,大田弥望已漫漫。
抚封和气通为润,载路欢谣不避寒。
琼苑玉楼扃大内,惟瞻银阙在云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四年(745年)冬天所作。那时,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到洛阳拜访朋友崔少府,恰逢大雪,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旌旄十里驻邙山,夜醮琳宫太古坛: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说,诗人骑着马,一路尘土飞扬地来到了邙山,停下来祭祀了太古坛,准备迎接大雪。
- 宝殿降真方隐隐,大田弥望已漫漫:第二句是说,在宝殿中降下了真神,但看不见人影;在大田里望去,茫茫的一片。
- 抚封和气通为润,载路欢谣不避寒:第三句是说,抚封和气的神灵降临人间,滋润万物。而人们在路上唱着欢快的歌曲,不怕寒冷。
- 琼苑玉楼扃大内,惟瞻银阙在云端:第四句是说,皇宫里的琼花玉树都被封锁起来,只能远远地看到银光闪闪的宫殿在云端之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雪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祥和、宁静的气氛。诗人通过对洛阳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