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注释:
- 庖烟起处认孤村:炊烟升起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座孤独的村庄。
- 天色清寒不见痕:天气清冷,云层低垂,使得远处的景象难以辨认。
- 车辋湖边梅溅泪:车辋湖畔的梅花仿佛在滴落泪水,象征着悲伤或离别。
- 壶公祠畔月销魂:壶公祠旁的月光似乎能让人的灵魂消散,表达深深的哀愁。
- 封疆尽是春秋国:国家疆域辽阔,如同春秋战国时期那般复杂多变。
- 庙食多怀将相恩:享受祭祀的人很多,但怀有将相之志的人却很少。
- 试问李斯长叹后:试着询问李斯在长叹之后的想法,可能是在思考如何面对困境或抉择。
- 谁牵黄犬出东门:黄犬的主人是谁?可能是在寻找某人或某种东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汝南水灾和政治、军事原因的追溯,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现实政治的担忧。同时,通过对汝南历史和名人的考查,诗人意在提供效法和借鉴的对象,从而引发读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