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声摵摵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
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
湖吞碧落诗争发,塔涌青冥画几重。
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次韵公辟会蓬莱阁(注释):这是一首和诗,作者在原有诗句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公辟是诗人的朋友,他邀请诗人一起去蓬莱阁参加宴会。
林声摵摵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注释):树林中的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秋风的声音,我和友人一同攀登上了高高的梯子,来到了传说中的卧龙之地。
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注释):山路崎岖,相隔不远就是西边的一个小山丘(西陵),那里有三条小溪流淌。而门前则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山峰(南镇)。
湖吞碧落诗争发(注释):湖水深不见底,仿佛能够吞噬整个天地之间的一切。诗人的诗作如泉水般涌出,争相喷涌而出。
塔涌青冥画几重(注释):远处的塔楼直插云霄,仿佛是一幅幅画卷,层层叠叠地展现在眼前。
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注释):并非仅仅是登上高处才能写出好诗,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那群栖息在山林间的猿猴和鹤鸟,它们彼此和谐相处,没有争斗。
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和诗人与友人同游蓬莱阁的作品。首联描绘了秋日林间风声、树叶飘落的景象,以及诗人和朋友一同攀登至蓬莱阁的情景。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蓬莱阁周边的自然景观,既有小山、溪流,又有高大的山峰。颈联则通过“湖吞碧落”、“塔涌青冥”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蓬莱阁周围壮阔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慨,认为即使是猿猴和鹤鸟这样的生灵,也能够和谐共生,无需争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情怀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