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好英雄,未必奸邪未必忠。
上党鼎膏流地白,长平坑血溅天红。
三边传檄兵虽息,二榷开场货未通。
更愿年丰富金帛,饱装驼驾为和戎。

注释:

纪时:纪述时代。

古今多少好英雄,未必奸邪未必忠。

上党鼎膏流地白,长平坑血溅天红。

三边传檄兵虽息,二榷开场货未通。

更愿年丰富金帛,饱装驼驾为和戎。

译文:
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他们或许不是奸邪之徒,也或许是忠诚之士。
上党之鼎膏流淌如白霜,长平之战的坑中血溅如红色。
三边之地传来檄文,军队得以休息,但二榷场的货物却未能流通。
更希望年丰民富,国库充实,装满金银珠宝,作为与邻国和好的信物。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通过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首句“古今多少好英雄,未必奸邪未必忠”提出了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他们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出于真正的忠诚或奸邪。这一句引发了对英雄人物本质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叙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上党鼎膏流地白,长平坑血溅天红”,通过描绘历史事件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血性。上党之战的鼎膏如同白霜般流淌,长平之战中将士们的鲜血如同红色的鲜血溅洒在天空,这种对比强烈而生动,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烈。

第三句“三边传檄兵虽息,二榷开场货未通”,虽然战争暂时停止,但国家的经济问题仍然存在。这里的“三边”指的是边境地区,而“二榷场”则是古代的一种税收制度。这句表明虽然战争已经停止,但国家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恢复,经济问题仍然严重。

最后两句“更愿年丰富金帛,饱装驼驾为和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渴望。他希望国家能够积累丰富的财富,用金银珠宝来作为和平的象征,以此来安抚邻国。这里的“和戎”一词,是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和冲突。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描绘和对国家现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