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巷多车马,空斋掩半扉。
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
岁月销英气,风霜敝客衣。
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
暮秋杂兴
门巷多车马,空斋掩半扉。
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
岁月销英气,风霜敝客衣。
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
译文:
门巷里车辆行人络绎不绝,我独自闭门独处,空荡荡的书房掩上了一半门户。
天时渐晚秋天到来,人事更替一天比一天快。
时光流逝让人英气消磨,风吹日晒使得衣裳破旧不堪。
谁知时光短暂,不知不觉中已匆匆流逝如飞鸟掠过。
注释:
- 门巷:指门前的道路上,常常是车马往来的地方。
- 空斋:指无人居住的书房,掩半扉:即“关上门”的意思。
- 天时:指自然的节气和时间,秋后变:指秋季来临,节气变化。
- 人事:指人世间的事情,日来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 岁月:时间的流逝,英气:指人的朝气与锐气。
- 风霜:指天气恶劣,敝客衣:形容衣服破旧。
- 冉冉:慢慢的样子。
- 如飞:形容迅速、快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季节所写下的感怀之作。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感叹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首句”门巷多车马,空斋掩半扉”,描绘了一幅繁忙而冷清的景象。门前车马络绎不绝,而自己却闭门独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冲击。
第二句”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以季节的更替来比喻世事的变迁,感叹人生易逝,不可把握。
第三四句”岁月销英气,风霜敝客衣”,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时间的流逝使诗人失去了往日的朝气与锐气,同时也使得自己的衣物变得破旧不堪。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的叹息,也反映了他对生活艰辛的体悟。
最后两句”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感慨。他无法预料自己的生命将如何结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像飞鸟一样匆匆而过。这种感慨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这首诗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哀思。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苦与乐、生与死之间的微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