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钟到城市,台殿隐修林。
访古多陈迹,探幽惬赏心。
夜声寒溜碎,晓色翠烟深。
自愧縻尘鞅,骊驹又见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题干要求“赏析”,考生应从炼字、修辞、意境、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进行具体赏析,注意抓住重点诗句来分析。

“道林寺”三句:写诗人到寺中游览。疏钟——寺院的钟声;台殿隐修林,指寺院的楼阁台殿隐没在茂密的林木中;陈迹——旧迹,遗迹。“访古多陈迹,探幽惬赏心。”“访古”,寻访古迹;“陈迹”,即前文所说的“台殿隐修林”。“惬赏心”,意为心情舒畅、愉快。

“夜声寒溜碎,晓色翠烟深。”两句写寺庙中的夜晚与清晨景色。夜声——指夜晚的钟声;寒溜——指冰溜子,这里指水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夜晚的钟声悠扬入云,清冽的水珠如碎玉一般晶莹剔透;晨曦中的寺庙显得更加幽静秀美,青翠欲滴的山雾笼罩着整个寺院。

“自愧縻尘鞅,骊驹又见寻。”这两句写诗人因不能久留而感到遗憾和惭愧。“縻尘鞅”即马缰绳,用以比喻自己像被拴住一样,不能随意行动。“骊驹”,指良马;“又”是再一次的意思。“寻”为拜访之意。诗人想骑上自己的坐骑去拜访朋友,但因为不能久留而感到遗憾。

【答案】

【注释】

疏钟:寺院的钟声;台殿隐修林:指寺院的楼阁台殿隐没在茂密的林木中;陈迹:即前文所说的“台殿隐修林”;曳履:拖着鞋子行走;牵衣:拉着衣裳,表示依恋不舍;相顾:互相看对方;攀援:攀缘;踟蹰:来回走动;惆怅:形容失意的情绪;不遇:没有遇到;迟暮:年老;羁鸟:笼中的鸟;池鱼:池里的鱼儿。

译文:

寺院的钟声飘荡到城市里,楼阁台殿隐没在茂密的林木之间。

寻访古代留下的踪迹,探访幽美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

夜幕中的钟声悠扬入云,清冽的水珠如碎玉一般晶莹剔透。

晨曦中的寺庙显得更加幽静秀美,青翠欲滴的山雾笼罩着整个寺院。

我自惭形秽于尘埃之中,再次见到良马,便骑着它去寻找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绝。全诗描写了诗人游历道林寺的感受。诗一开篇就写到了道林寺的钟声,然后写到寺中的建筑和古迹,接着写到了寺中的夜晚和清晨的景象,最后写出了自己的感慨。

首句“疏钟到城市”,点题。道林寺的钟声传到城市的深处,说明道林寺的钟声传得很远。

次句“台殿隐修林”,点题。道林寺的楼阁台殿隐没在茂密的林木之间,说明道林寺的楼阁台殿建在山林之中,非常隐蔽。

第三句“访古多陈迹,探幽惬赏心”,点题。诗人寻访古迹,探寻幽静的美景令人心情愉悦。

第四句“夜声寒溜碎”,“晓色翠烟深”。这两句写诗人在道林寺的夜晚和清晨的景象。夜晚的钟声悠扬入云,清冽的水珠如碎玉一般晶莹剔透;晨曦中的寺庙显得更加幽静秀美,青翠欲滴的山雾笼罩着整个寺院。

尾联“自愧縻尘鞅,骊驹又见寻”,点题。诗人自惭形秽于尘埃之中,再次见到良马,便骑着它去寻找朋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道林寺的感受。全诗写景细致生动,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