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衾攲枕未成眠,历历鸿声到枕前。
十月高风方永夜,三更疏雨欲寒天。
衡阳亭榭真虚尔,颍水篇章是偶然。
万里天南共为客,北书从此喜须传。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舂陵闻雁》的诗句,下面将逐一解释每一行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拥衾攲枕未成眠,历历鸿声到枕前。
    注释:抱着被子斜倚着枕头,却未能入睡。耳边清晰地听到大雁的鸣叫声。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因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到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大雁南飞是春天即将到来的征兆,因此大雁的叫声也成了诗人心中的期待和喜悦的象征。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很常见,他们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2. 十月高风方永夜,三更疏雨欲寒天。
    注释:十月的夜晚伴随着清凉的北风吹拂,三更时分细雨纷纷,似乎预示着寒冷的天气将要来临。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来营造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北风和细雨都是寒冷的象征,这样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冬天的敏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3. 衡阳亭榭真虚尔,颍水篇章是偶然。
    注释:衡阳的亭台楼阁虽然美丽但终究是虚幻的,而颍水的诗篇也是意外之作。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衡阳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实际上都是虚无缥缈的。而颍水的诗篇则是作者偶然间的创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艺术的看法,即人生中的美好事物往往是短暂且不可靠的,而艺术创作则更注重灵感和偶然性。

  4. 万里天南共为客,北书从此喜须传。
    注释:我像一只孤独的鸿雁,被送到遥远的南方作为客人,现在北方的书信可以让我分享喜悦。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迁徙和离别的感受。作为一只鸿雁,被送到遥远的地方意味着失去了自由和家园。但同时,它也象征着作者愿意为了家国的利益而远赴他乡。这里的“共为客”暗示了一种无奈和辛酸,但同时也有一种坚韧和勇气。而“北书从此喜须传”则表达了一种希望和乐观,说明尽管身处异地,但好消息可以通过书信传递。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