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田庐自有馀,置锥无地欲尤谁。
鹪鹩莫厌一枝少,更有寄巢无一枝。
【注释】
“四海”:指全国各地。
“田庐自有馀”:意思是自己拥有的土地足够生活了,用不着到外地谋生。
“置锥无地欲尤谁”:意思是即使有一块空地,也嫌太小,想要抱怨又怨给谁听呢?
“鹪鹩”:即鹪鹩鸟,一种小鸟,生活在树上,以细枝为巢,很小的地方就安家,很能节约空间。
“寄巢无一枝”:意思是寄居在别人的巢里,连一根树枝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枝头了。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是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任司马时写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鹪鹩鸟的生活习性来比喻自己的志趣。前两句写鹪鹩鸟虽小,但自得其乐;后两句写鹪鹩鸟虽居小巢,却无所不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