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馀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注释:
-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曾南仲告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曾南仲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 “久同朝迹又同年”指的是诗人与曾南仲长久以来在同一个朝廷为官,又是同年进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曾南仲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共同命运。
- “更送旌麾过海边”中的“旌麾”是指古代军队指挥的旗帜,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曾南仲的送别之情。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 “多士向来亲戴席”指的是众多有才学的人一直以来都敬仰曾南仲。这里的“亲戴”意味着尊敬,而“斯民”则指百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曾南仲的敬仰之情。
- “斯民今幸得苏天”中的“苏天”是指拯救天下苍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曾南仲的期望,希望他能像救世主一样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 “潜心阁上书千卷”描绘了诗人专心致志、勤勉学习的场景。这里,“阁”可能指的是书房或者书房内的书架。
- “雁荡山中草一川”中的“雁荡山”是浙江的一个著名景区,位于温州市乐清市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句诗通过描绘雁荡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小待公馀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 “小待公馀寻旧迹”表示诗人在闲暇之余会去拜访曾南仲,寻找那些曾经相识的地方或遗迹。这里的“旧迹”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友谊或共同经历的事情。
- “便归玉笋听鸣鞭”中的“玉笋”可能指的是温州的某个著名景点,如江心屿等。这里的“鸣鞭”可能指的是打马鞭的声音,象征着欢庆的氛围。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喜悦和期待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曾南仲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与曾南仲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