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传檄未应虚,忍负东君自作疏。
急急花前岩下看,横斜清浅两何如。

和康叔探梅韵三首

袁说友,南宋诗人,创作多篇佳作以抒怀。其诗《和康叔探梅韵三首》以其精湛的文笔描绘了梅花开放之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自然变迁的深刻思考。以下是该诗逐句释义:

  1. 诗词正文
    寻梅著语乐清閒,已觉孤山气象还。
    未办轻舟行百里,也须踏脚法华山。
  • 寻梅著语乐清閒:“寻梅”即探索梅花的美丽与芬芳。这里的“着语”,意味着用言辞或文字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而“乐清閒”,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找梅花时的心情愉悦和心境宁静。
  • 已觉孤山气象还:“孤山”指的是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山,这里用以象征高洁的品质与超然的态度。诗人通过观察梅花开得旺盛的景象,体会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孤傲气息。
  • 未办轻舟行百里:“未办”表示尚未完成,“轻舟”指的是小船,“行百里”则意味着行程遥远。此句表明诗人还未准备好乘坐小船去探寻更远的梅花之地。
  • 也须踏脚法华山:“法华山”指的是著名的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还没有开始实际的旅行,但已经做好了攀登华山的准备,象征着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
  1. 赏析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更体现了宋代文化中的隐逸精神。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与对华山的向往,袁说友展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挑战极限的勇气。这种情感和追求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反映了人们对于超越平凡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提醒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珍惜每一个当下。

《和康叔探梅韵三首》不仅是一首赞美梅花之美的诗歌,更是袁说友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