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骚人景物宜,风流嘲戏恰相知。
长安道上吟诗罢,笑里骑驴缓勒羁。
【注释】
①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看雪:即《咏雪十二题》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创作的一组七言诗,共十二首,每首五绝。
②天与骚人景物宜:指雪景适宜于文人骚客吟咏。
③风流嘲戏恰相知:指诗人和友人的情趣相投,相互理解。
④长安道上吟诗罢:长安道上,指诗人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路上吟诵诗歌。
⑤笑里骑驴缓勒羁:在笑语中骑着驴子缓缓前行。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喜爱之情。
首联“天与骚人景物宜,风流嘲戏恰相知”。意思是说,雪景适宜于文人骚客吟咏,而诗人则与友人之间有深厚的情谊,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颔联“长安道上吟诗罢,笑里骑驴缓勒羁”。意思是说,在长安道上吟诵诗歌之后,在笑语中骑着驴子缓缓前行。这里的“笑”字,既是形容当时的气氛轻松愉快,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喜爱之情。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在雪中的欢乐时光。
尾联“天与骚人景物宜,风流嘲戏恰相知。长安道上吟诗罢,笑里骑驴缓勒羁。”的意思是说,雪景适宜于文人骚客吟咏,而诗人则与友人之间有深厚的情谊,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