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编已汗南山竹,对坐松篁夸鼎足。
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
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
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
陈日华删定读书林
雄编已汗南山竹,对坐松篁夸鼎足。
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
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
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
【注释】
- 雄编:指《读书林》。
- 汗:出汗、出油润。这里指用油润纸墨。
- 松篁:松树和竹子,泛指山林中的树木。
- 苍龙:比喻文才出众的人。这里指作者。
- 鳞之而:像鳞片一样排列整齐。这里形容文字的布局。
- 明公:尊称他人为“明公”,此处指作者自己。
- 雁鹜:指鸿雁与白鹭。
- 变骚:指改变屈原的《离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日华在删定《读书林》一书时的所作诗篇,表达了他对书中内容的喜爱以及对其独特魅力的赞赏。
首句“雄编已汗南山竹”意指陈日华对《读书林》中的内容极为推崇,认为其雄浑有力,犹如山间竹子般坚韧不屈。接着“对坐松篁夸鼎足”,诗人想象与书同坐共论,如同置身于松树林中,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雅致。
接下来的两句“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琐事的厌倦,他更愿意沉浸在书中世界,享受知识的滋养。这里的“徵逐”,可以理解为追求或追寻,诗人通过这一动作展示了对知识探索的热忱。
第三句“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则将笔锋转向了书中人物,形容书中人物如苍龙般威武,且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赋予了书中人物以超凡脱俗的形象,突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最后一句“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则是一个转折,诗人通过描绘晚来的大雁和白鹭,寓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这里暗示了作者身处的环境可能正在经历动荡不安,而他选择保持独立思考和文学创作,不被外界纷扰所动摇。
这首诗通过对《读书林》内容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敬仰和对文人精神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环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