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汪汪成巨浸,传闻昔日尽良田。
兴除利害宁无策,忍把膏腴久弃捐。
【注释】
几处:几处地方。成巨浸:形成巨大的池塘。传闻:传说,据说。昔日:过去,以前。尽良田:全部变成了良田。兴除:兴办水利,开发农田。宁无策:难道没有好的办法吗?忍把膏腴久弃捐:忍心将肥沃的土地长期抛弃不用。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写水塘、良田和农田水利,抒发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赞美。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几处汪汪成巨浸,传闻昔日尽良田。”首联两句点题,即景抒情。这里说的是,有的地方积水成塘,成为一片汪洋,相传那里过去曾是一片良田沃土。这两句诗以具体的事物作为背景来渲染氛围。“几处”指几个池塘,“汪汪”即积水的样子。“成巨浸”是指积水成了大水塘,“传闻”是说这些情况是听说来的。“昔日”是说过去的年代。“尽良田”是说这片良田被水淹没,变成了池塘中的水洼。
“兴除利害宁无策,忍把膏腴久弃捐。”颔联两句进一步写水塘、良田和农田水利。上句写兴办水利,下句写不重视农田水利。“兴除”,即兴办水利工程,“利害”指农田水利的效益。“宁无策”意为难道没有好的策略吗?意思是说,难道就没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兴办水利工程吗?“忍把膏腴”指不忍将良田水淹后变成淤泥而抛弃不用。“膏腴”指土地肥沃。“久弃捐”指长期弃置不用。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只是写了水塘和农田水利,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进一步深入到事物的实质中。诗人指出兴办农田水利的好处,强调兴办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并表示出自己要积极行动的愿望。诗人用词简明扼要,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