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前风入松,谷口泉漱石。
写之五弦琴,身在函丈席。
竹间有馀地,营馆招羽客。
静夜縆高弦,待月寒林隙。

【注释】

武夷精舍,位于今福建省的武夷山,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的地方,朱熹曾在这里讲学、著述。

岩前:指山崖前的峭壁。风入松:形容风吹动松树枝叶的声响。

谷口:指山涧的出口。泉漱石:泉水流过岩石的声音。

写之五弦琴:用“写”字暗喻弹奏五弦琴的手法。五弦琴是一种古琴,相传为伏羲所制,后来成为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乐器。

身在函丈席:指身在讲堂内。函丈,指大堂,古代用来接待贵宾的堂屋;丈,一尺合十寸,这里指一丈。

余地:多余的地方。指庭院中空地。

营馆:指建造房屋供客人居住。

待月寒林隙:指等待月亮从树林间露出的时候,用以形容夜晚的寂静。寒林,指月光下的森林。

【赏析】

本诗为宋人王柏所作《武夷精舍十咏》中的第二首。全篇描绘了武夷精舍的环境,以及诗人在其中的生活。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首联“岩前风入松,谷口泉漱石”,描写了武夷精舍周围的自然环境。岩前风入松,形容风拂过山崖前的松树,发出沙沙的响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谷口泉漱石,形容泉水从山涧的出口流出,溅起层层水花,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两句既写出了武夷精舍周围的自然环境之美,也为下文的写意铺垫了气氛。

颔联“写之五弦琴,身在函丈席”,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诗人以五弦琴为喻,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他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身在讲堂内而心却飘向了远方。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也展示了他的生活状态。

颈联“竹间有余地,营馆招羽客”,则进一步描绘了武夷精舍的环境和氛围。诗人在山间的空地上建造了房屋,邀请了远方的客人来此相聚。这里的“余地”和“羽客”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尾联“静夜縆高弦,待月寒林隙”,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弹奏着高弦琴,等待着月亮从树林间露出来的那一刻。这里的“縆高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弹琴的情景,而“待月寒林隙”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展示了他的人生追求和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武夷精舍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