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瞋痴尽即如如,究竟心源一法无。
应悟濓溪真古佛,始知伊洛是醇儒。

赠别杨至游三首

贪瞋痴尽即如如,究竟心源一法无。
应悟濂溪真古佛,始知伊洛是醇儒。

注释:

  1. 贪瞋痴尽即如如 - 指当内心的贪、嗔、痴等杂念全部消解,心灵达到一种清净的状态时,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如如(真理或佛性)了。
  2. 究竟心源一法无 - 意指在修行的最终阶段,一切心的来源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不生不灭的法则,也就是空性。
  3. 应悟濂溪真古佛 - 应明白濂溪(张载)是一位真正的古代佛学大师。
  4. 始知伊洛是醇儒 - 开始认识到程颢、程颐(伊川)和朱熹(洛川)是纯正的儒家学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和儒家思想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贪瞋痴尽即如如”和“究竟心源一法无”,诗人强调了内心清净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能体验到宇宙的真理。接着,“应悟濂溪真古佛”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佛学大师张载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显示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最后,“始知伊洛是醇儒”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学派的认可,特别是对程颢、程颐和朱熹三位哲学家的尊敬。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不同哲学思想的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