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烟波竹外溪,隔溪青嶂绕窗扉。
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
诗句原文:
十里烟波竹外溪,隔溪青嶂绕窗扉。
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余一尺围。
注释与解析:
- 十里烟波竹外溪:描述了一幅宁静的景色,远处的竹林和清澈的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隔溪青嶂绕窗扉: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青翠的山峦如同屏障般围绕在窗户周围。
- 诗人不见东坡老:这里的“诗人”指的是苏轼,而“东坡老”则指苏东坡,表达了对苏轼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
- 直节空余一尺围:这句话中的“直节”可能象征着正直的品质或高尚的情操,而“一尺围”则可能是指某种具体的物体,整体表达了对这种品质或情操的赞美和怀念。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艺术性又富有情感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感人,使得整首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评析与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陈渊在临要阁上所感所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情怀。当时正值高宗绍兴五年,陈渊担任枢密院编修官。七年后,他因胡安国推荐而得到朝廷的赏识,赐进士出身。九年,他被任为监察御史,不久后迁升为右正言。然而,他在一次入朝议政时提出了关于恩惠过度的观点,因此受到了质疑。这些经历无疑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