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西来何处船,风餐霜宿更安眠。
残灯一点明于月,只傍前洲白鹭边。
【注释】
西来:向西航行。
船:指船行。
风餐霜宿:风吹日晒,露宿霜寒。更安眠:更加安稳地睡觉。
残灯:指夜已深。一:数词,一点;此处指灯火。明于月:在月光下明亮。
只傍:只是靠近。前洲:前面的沙洲。白鹭边:白鹭栖息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人以“和王主簿”为题,与朋友王介甫相会。王介甫是诗人好友,也是一位很有诗才的隐士。王介甫曾写过一篇《送王介甫序》,称赞王介甫“文章高古,诗赋绝丽,理道优备”。当时人们认为王介甫是“天下奇男子”,而他自己也自认为是“天下奇男子”。这首诗就是贾岛和王介甫的一次聚会时写的,所以诗人在诗的开头就问:“你西去的船从哪里来呀?”接着写他一路上所经历的艰苦生活,最后写到他们相见时的情景。全诗用笔精炼,构思巧妙,意境清幽,风格平淡。
第一句“问西来何处船”,是说王介甫是从西边来的吗?诗人首先提出这个问题。“问”字表明诗人对王介甫的关心。
第二句“风餐霜宿更安眠”,“风餐霜宿”是写旅途的艰辛。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旅途中经历了风餐雨宿之苦,更加安眠。
第三、四句“残灯一点明于月,只傍前洲白鹭边”,“残灯”是点出时间已到深夜,“一点”形容灯光微弱,但足以照明,“明于月”意思是说在月光下,这盏残灯显得特别亮堂,“只傍前洲白鹭边”意思是说这盏残灯只有靠在这白鹭栖息的沙洲边才能发出光亮。这一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一星一点的灯火显得格外亮堂,它只能照亮白鹭栖息的岸边。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也是诗人眼中所见的景色。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使景物形象鲜明,富有诗意。此诗写旅途见闻,不写游历的山水风光,只写旅途中的一次意外相遇,突出了这次相遇的亲切和珍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