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夕晴还雨,今岁连朝雨忽晴。
不请高人来共看,月华肯□十分明。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归隐后,与朋友相约赏月。前两句写景,点明今年与去年的对比;后两句写人,突出诗人不愿请高人同赏的心情。全诗自然浑成,不事雕琢,语言清新质朴,意境开阔高远,富有生活气息。

“次年又约二丈集沧洲”,起句点明今年是第二年了。

“去年今夕晴还雨,今岁连朝雨忽晴。”这是对去年和今年的天气变化作了对照。去年这个时候,正逢阴雨连绵,而今年的今天,却晴空万里。这两句中,诗人运用“晴还雨”、“雨忽晴”等词语,巧妙地表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同时寄寓着诗人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的感慨。

“不请高人来共看,月华肯许十分明。”最后二句写诗人自己不愿意请高明的朋友来赏月。这里,“肯许十分明”中的“肯”字,既表示肯定,也带有请求的语气。诗人说,月亮不肯让它的光辉十分明朗,因为自己不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里的“肯”字,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

这首诗以咏月为题,实际上写的是作者与友人赏月的情景。诗中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是通过比较,把景物写得有情有趣。尤其是结尾两句,更是别出心裁,新颖可贵。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一、从时间(去年、今年)和空间(二丈沧洲)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今年月色之好,使景色显得更为生动可爱;二、采用拟人的写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感情,写出其“不肯”让诗人独占的美好心愿。

【注释】

次年:下一年。

二丈:指二丈河,即沧洲。沧州在今山东阳谷县东。

晴还雨:天晴时还是下雨。

忽晴:忽然天晴了。

肯:岂肯,难道肯。

赏析:

《沧浪齐云楼》,又名《沧浪阁》,是宋代诗人苏轼任黄州刺史时所修建的一座亭台。它位于黄州城外长江之滨的大江之中,三面临江,背倚青翠的山峦,面临浩瀚的长江。苏轼在任内曾数次登临沧浪齐云楼观景,并写下了数首优美的诗篇。其中《沧浪齐云楼》是苏轼游览黄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期间,与朋友相约赏月的情景。首联先写去年今夜的天气变化。去年这个夜晚天气晴朗,却突然下起了雨;今年这个夜晚却是连日大雨之后,忽然间就晴了。这一组反常的气象现象,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变幻无常,而且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多变的感慨。次联写诗人与友人在沧浪齐云楼上赏月的情景。诗人说今年这个夜晚,我邀请你一起来观赏月亮,你看月亮多么明亮啊!可是月亮却好像不愿意让我独自欣赏,它只让八分光照亮大地,而不让自己完全明亮起来。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写得仿佛有情感,有性格。

第三联写诗人自己不愿意请高明的朋友来赏月。这里,“肯”字,既表示肯定,也带有请求的语气。诗人说,月亮不肯让它的光辉十分明朗,因为自己不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里的“肯”字,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自己欣赏月亮的乐趣,只能独自享受,不能与他人共享。

这首诗的构思新颖独特。它以咏月为题,实际写的是诗人与友人赏月的情景。诗中描写虽然简单,但通过比较,把景物写得有情有趣:一是从时间(去年、今年)和空间(二丈沧洲)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二是采用拟人的写法,把“明月”写活,写出其“不肯”让诗人独占的美好心愿。

全诗自然浑成,不事雕琢,语言清新质朴,意境开阔高远,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