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茎须细撚金,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
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
三数茎须细撚金,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
【注释】
连山王:指唐代诗人王维的字。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诗试:指科举考试。
三数茎须细撚金:三根嫩茎须细而柔软,像捻在金里一样,形容其娇小玲珑。
圆齐五瓣外红深:花瓣圆整,呈五瓣形状,外面的颜色深红。
酷憎媚俗长垂首:极其厌恶那些媚俗的花,总是低着头不向上看。
善处骄阳不动心:善于在烈日下盛开而不动摇,不受外界的影响。
色变化成丹灶火:花色变化如丹炉中的烈火一般,比喻其色彩鲜艳夺目。
时开落应土圭针:花开和叶落与古代度量衡的土圭标准相对应。
感怀南北多分裂:感慨祖国南北方分裂的现状。
此独全名古到今:只有这种花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没有其他花可以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对子午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诗人以“三数茎须细撚金”起兴,描绘了子午花的娇小玲珑,如同被捻在金里的嫩茎须,形象生动。紧接着,“圆齐五瓣外红深”一句,又进一步描绘了子午花的外形特征,花瓣圆整,呈五瓣形状,颜色深红,犹如一幅精美的画面。
“酷憎媚俗长垂首”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媚俗花朵的厌恶之情。他认为这些花朵只会低头不语,不会向上看,更不会像他这样坚守自己的本性,不为外在环境所动。这两句通过比较,突出了诗人对自己品质的自豪与自信。
“善处骄阳不动心”一句,诗人赞美子午花能够善于应对阳光的炙烤而不动摇。这不仅体现了子午花的品质高尚,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的赞赏。
“色变化成丹灶火”一句,诗人以丹炉之火比喻子午花的色彩鲜艳夺目,犹如火一般的热烈和热情。这既赞美了子午花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热情和期望。
“时开落应土圭针”一句,诗人以土圭为标准来描述子午花的开花和落叶时间,认为它们与古代的标准相对应,体现了其自然和谐之美。
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诗人感叹祖国南北方分裂的现状,希望祖国能够早日实现统一。同时,他也希望子午花的名字能够流传至今,不被遗忘。
这首诗以子午花为题,通过对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