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海谁能实漏卮,世情分数逐时支。
三年两满何须计,父子初心要自知。
【注释】:翻海谁能实漏卮(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翻海比喻世事如翻腾的大海)谁能实漏卮,世情分数逐时支。
三年两满何须计,父子初心要自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友人李泌的唱和中所作。李泌曾因功受封为光陵王。诗中“翻海”、“漏卮”等词都暗含着世事如翻腾的大海,不可测度的意思。作者在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翻海谁能实漏卮”,以海喻世,意谓世事如翻腾的大海,不可测度,而人又怎能真实地掌握它呢?“翻海”二字,既是对前句的承接,同时也暗含着世事如潮涨潮落、变幻莫测的意思。“漏卮”一词,原指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具;这里则借指人的心事或命运。诗人以“翻海”比世事,用“漏卮”喻心事,将世事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特点形象地展现出来。
次句“世情分数逐时支”。诗人进一步感叹世态炎凉,认为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关系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的“时支”二字,既指时间的变化,也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诗人通过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沧桑、人情冷暖的感慨和无奈。
第三句“三年两满何须计”,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既然世事如此无常,那么何必再计较那些短暂的得失呢?这里的“何须计”三字,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提炼。诗人认为,与其在短暂的得失之间斤斤计较,不如放下执念,顺其自然地面对生活。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诗人对于世事无常所做出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父子初心要自知”,诗人再次强调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一颗初心,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是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事时所必需的。
整首诗通过对世事无常、人心易变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观。他主张放下执念、顺其自然地面对生活,同时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初心,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省和认知。这些观点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而且对于当今的人们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