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萧然我亦空,更无归梦到江东。
楼台不碍尘尘现,钟鼓相闻法法通。
玉麈挥谈真契合,莲华分座夙缘同。
回头重浊堪怜悯,妙性如何自瞽聋。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 “四壁萧然我亦空” —— 描述了一种孤独和空虚的感觉。”四壁”指的是四周的环境,而”萧然”则传达了一种寂静、空旷的意境。”我亦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心境的感悟,即自己也觉得像四面墙壁一样空无一物。
第二句: “更无归梦到江东” —— 这句表达了诗人没有故乡之思的无奈。”江东”通常指代故乡或者过往的地方,”更无归梦”意味着连这样的思乡之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句: “楼台不碍尘尘现” —— 这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造建筑和谐共存的画面。”楼台”指的是建筑物,而”尘尘现”形容尘土飞扬的景象。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造物和谐共存的态度。
第四句: “钟鼓相闻法法通” —— 这句表达了佛教中的一种境界,即在声色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净。”钟鼓”指的是寺庙中的钟鼓声,”法法通”意味着佛法的普适性,不受声音的干扰依然能够传播。
第五句: “玉麈挥谈真契合” —— 描述了一幅僧人手持麈尾、谈论佛法的场景。”玉麈”是佛教中使用的一种工具,用来拂尘。”真契合”表明讨论的内容非常契合佛法。
第六句: “莲华分座夙缘同” —— 这句话描绘了佛门中的一种禅修场景,莲花象征着清净和神圣。”分座”可能是指僧侣们各自坐在莲花座上修行。”夙缘同”意味着这些僧侣之间有着深厚的因缘。
第七句: “回头重浊堪怜悯” —— 这里的”重浊”可能指的是世俗生活或世事复杂多变,而”堪怜悯”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复杂现象的无奈和同情。
第八句: “妙性如何自瞽聋” —— 这是一句反问句,询问真正的本性(妙性)是否被世俗的迷惑所掩盖。”瞽聋”在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那些被世俗迷惑的人无法听到或看到真理的声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