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角蓬茅三亩居,空堂唯有一床书。
感师相遇怜清淡,若比陶潜尚不如。

《和僧诜见怀二首》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通过描绘与僧人相见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城角蓬茅三亩居:描述了诗人居住在城市一角,用蓬茅搭建的小屋内,仅有三亩地的空间。这表达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

  2. 空堂唯有一床书:在如此简陋的居所内,诗人唯一拥有的是一张床和几本书籍。这反映了诗人虽居陋室,但内心世界丰富,热爱阅读。

  3. 感师相遇怜清淡:诗人感慨与这位僧人相遇,感受到了对方的清贫和淡泊,对这种生活态度感到赞赏。

  4. 若比陶潜尚不如:诗人认为,即使与陶渊明相比,这位僧人的生活方式也显得不够质朴,暗示自己更倾向于陶渊明那种隐居田园的生活。

  5.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于高洁人格的追求。通过对与僧人相遇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风貌。

郭祥正的《和僧诜见怀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宋代文人生活哲学和社会心态的画卷。它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选择,思考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