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秀色堆寒空,九华一簇青芙蓉。谁云九子化为石,聚头论道扶天公。
深岩自积太古雪,烛龙缩爪羞无功。湍流万丈射碧落,此源直与银河通。
尘埃一点入不得,烟雾五色朝阳烘。有时昏昏雷电怒,崩崖裂壁挥长松。
龙作雨,虎啸风。白日变明晦,九子亦惨容,褐冠释氏胡为笑傲于其中。
我将学彼术,卷舌切愧求童蒙。天公信玉女,号令不尔从。
嗟尔九子竟何补,非泰非华非衡嵩。

【解析】

此诗为咏九华胜景之作。首二句写九华山之雄奇,群山秀色堆积于空阔的寒天,而九华一簇青芙蓉,显得尤为秀丽。“谁云”二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以夸张的笔墨,对前两句进行了发挥。九子化为石,聚头论道扶天公。这里既指传说中的九位仙人,又暗指九座名峰,他们在这里聚集,讨论着怎样扶持苍天。这两句既是对前面景色的描写,又是在赞叹九华山的神奇。

“深岩”三句是说九华山上的岩石,都是太古时代的冰雪凝结而成;烛龙缩爪羞无功,湍流万丈射碧落,此源直与银河通。这里的“烛龙”指神话中的火神,“羞无功”指他惭愧自己不能发光发热,照亮万物;“湍流”指水流湍急、奔涌,“银河通”指瀑布如银河倒挂。这几句是写九华山上瀑布飞泻,水势汹涌,声闻四野。

“尘埃”二句,是说九华山云雾缭绕,时隐时现;烟雾五色朝阳烘,指雾气蒸腾,五光十色的朝霞把整个山峰映照得红黄相间。这两句是写九华山的烟云迷蒙变幻多姿,景色十分壮美。

“崩崖”二句,是说九华山的险峻陡峭,危峰兀立。“崩崖裂壁”,形容峭壁上的岩石崩塌下来,像被长松挥动一样;有时昏昏雷电怒,崩崖裂壁挥长松,指雷电交加,山崩地裂,但那挺拔的长松依然屹立不摇。

最后两句,诗人由赞美九华山的壮丽景观转入议论。龙作雨,虎啸风。白日变明晦,九子亦惨容,褐冠释氏胡为笑傲于其中。意思是:龙降甘霖,虎啸长风,阳光明媚或昏暗不定,那些形貌奇特的山峰也显得凄惨不堪,而佛门中那些身着褐衣的高僧们却在那里逍遥自在,自得其乐。这两句是对上面景物变化的进一步描绘和议论,意在表明:那些山峦之所以美丽壮观,并非因为其高大雄伟、巍峨耸立,而是因为山中有佛祖留下的禅机和哲理。诗人通过咏叹九华山的壮丽景观来抒发自己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之情。

最后两句是说:我要学习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卷舌切愧求童蒙。天公信玉女,号令不尔从。嗟尔九子竟何补?非泰非华非衡嵩。意思是:我要向那九子学习超然物外的精神,卷起舌头,惭愧地向那些童仆请教;然而天公却相信玉女,并听从她的号令,我这些渺小的人又能有什么贡献呢?这里既表明了诗人对于神仙传说的怀疑和否定,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看法。

【赏析】

全诗通过对九华山景色的描绘,歌颂了九华山的神奇美丽和仙境般的境界。诗人将九华山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类的感情和行为,使其人格化,从而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九华山的神异景象。

第一段:“群山秀色堆寒空,九华一簇青芙蓉。谁云九子化为石,聚头论道扶天公。”此段先写九华山的群山秀色,再写九华一簇青芙蓉,最后以神话传说加以说明。九华山有九峰,形如莲花托起莲蓬,故称九华。群山环绕之中,唯有一峰高耸入云霄,这便是九华主峰——天台峰。山中青松翠竹掩映着层层叠叠的云海,使整个山峰更显得青葱欲滴、生机勃勃。诗人笔下的九华山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接下来写九子变为石头后聚在一起讲经传道,以支撑天地。这一部分是作者想象中的九子化身为石的故事,旨在突出九华山的神奇和仙气。这一段文字生动活泼,语言清新自然。

第二段:“深岩自积太古雪,烛龙缩爪羞无功。湍流万丈射碧落,此源直与银河通。”此段以描写九华山的山水景观为主。九华山地处皖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上常年云雾弥漫,所以有太古积雪的说法。山中的河流湍急奔放,水势汹涌,仿佛要冲破天际而去。这一段写九华山的山川之美。这一段文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第三段:“尘埃一点入不得,烟雾五色朝阳烘。有时昏昏雷电怒,崩崖裂壁挥长松。”此段写九华山的云雾变化。九华山的云雾时而如尘埃般细小难以飘进半步,时而如烟雾一般五彩斑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时云雾弥漫到山巅之上,电闪雷鸣之际便将崩裂下来的石块抛向空中。这一段写九华山的气象万千。这一段文字形象生动、色彩斑斓。

第四段:“龙作雨,虎啸风。白日变明晦,九子亦惨容,褐冠释氏胡为笑傲于其中。”此段以议论的形式写九华山的景象。龙作雨、虎啸风,这是大自然的景象;白日变明晦则暗示了风雨的到来;九子亦惨容则是说那些山峰因风雨而变得苍凉凄清;褐冠释氏胡为笑傲于其中则是说那些僧人无所畏惧,安然自得。此段写九华山的风云变化。这一段文字充满哲理意味。

最后一段:“我将学彼术,卷舌切愧求童蒙。天公信玉女,号令不尔从。嗟尔九子竟何补?非泰非华非衡嵩。”此段写诗人学习神仙传说的态度。我将效法神仙们的技艺去追求长生不老之道,卷起舌头切愧地向那些童仆请教神仙之术;然而天公却相信玉女的话,并听从她的号令,我这些渺小的人又能有什么贡献呢?此段写诗人面对神仙传说的态度。这一段文字充满感慨意味。整首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