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省穿杨末,江城振羽端。
声名人不忌,仕宦意常宽。
缺月天将曙,孤村岁已寒。
小舟来话别,此道少人敦。

【注释】

  1. 学省:学校,这里指书院。
  2. 穿杨:射箭技术高超。
  3. 江城:指江南水乡的城池,这里指江苏无锡。
  4. 振羽端:羽毛扇子张开的样子,形容气势雄壮。
  5. 声名:名声。不忌:不受忌讳。
  6. 仕宦:做官。意常宽:心态平和,胸怀宽广。
  7. 缺月天将曙:月亮已经残缺,天快要亮了。
  8. 孤村岁已寒:孤零零的村落,一年又一年地冷清。
  9. 小舟来话别:小船载着人前来告别。
  10. 此道:这条路,这里指科举考试之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临别时赠予友人任虞卿教授以鼓励其继续奋斗的话。全诗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首联“学省穿杨末”中的“学省”,指代的是书院(学府)。在这里,用“穿杨”比喻射箭技艺高超,意味着任虞卿教授在学业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如同古代名将岳飞一样,能够在学府穿杨(即能够精准射中杨柳的叶尖),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同时,也暗含着对任虞卿教授未来事业成功的期待和祝愿。
    颔联“江城振羽端”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形象。在这里,“江城”既指江南水乡的城池,如江苏无锡,也借指江南地区,暗示了友人可能来自江南水乡,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振羽端”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任虞卿教授挥动羽毛扇子、气宇轩昂的形象。这个动作不仅体现了他的儒雅风度,也象征着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颈联“声名人不忌”中的“声名”,指的是名声或声誉。这里的“声名不忌”意味着任虞卿教授的名声远播,无人敢对其有丝毫的忌讳或轻视,这既表达了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也体现了对他的人格魅力的高度赞赏。而“仕宦意常宽”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仕途的态度——心怀宽广,不以仕途得失为念。这表明他已经具备了超然物外的心境,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尾联“缺月天将曙”与“孤村岁已寒”则是送别的具体情景。这里的“缺月”和“天将曙”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象征着友人即将离开,步入人生的新阶段。而“孤村岁已寒”则更加突出了送别时的孤寂与凄凉之感。同时,这也寓意着朋友即将面临新的生活挑战和机遇,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艰辛和冷暖。
    尾联“小舟来话别”则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小船载着人前来告别,这既是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的表达,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而“此道少人敦”则表达了对于未来路途艰险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希望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被困难所吓倒,始终保持一颗敦厚善良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美好祝愿,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期望和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