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唯深夜,门前杙小船。
有儿能自致,此母已堪传。
竹院前闻熟,桓楹大字悬。
病怀嗟不及,健笔附诸贤。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二句写潘才叔母深夜来访的情景。后三句写她儿子有学问,而自己则已年迈,不能为儿子传业。“竹院前闻熟”的“闻”是动词,表示听到的意思;“桓楹大字悬”的“桓”指门上悬挂的大字匾额,这里用“桓楹”形容其字匾十分醒目,引人注目;“病怀嗟不及”的“病”是形容词,表示因病而身体虚弱,这里用“病怀”形容自己身体不好。

【答案】

译文:

敲叩大门只听到夜晚的回音,门前停泊着小船。

你的儿子有学问能够自食其力,你的母亲已经很老了,应该把家业传给儿子。

在竹林小院里听到了读书的声音,门上挂的大字很醒目。

因病身体虚弱感叹自己比不上别人,但健在的儿子可以和那些贤人相比。

赏析:

首联“剥啄唯深夜,门前杙小船”,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敲门声,突出了深夜无人的幽静。“剥啄”,敲门声,“唯”是“只有”、“唯有”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潘才叔母的尊敬。“杙小船”,船停在水中的小木桩子上,说明潘才叔母来访时夜深已久,诗人已经等待了很久。

颔联“有儿能自致,此母已堪传”,诗人通过描写潘才叔母的儿子来表现潘才叔母的优秀品质。一个“堪”字表明了诗人对潘才叔母的敬爱,一个“传”字表明了潘才叔母的学识渊博。

颈联“竹院前闻熟,桓楹大字悬”,“竹院”指的是诗人居住的院子,“桓楹”是门上的横木,用来支撑门楣。诗人通过对潘才叔母所处环境的描述,展现了潘才叔母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潘才叔母的儒雅气质。

尾联“病怀嗟不及,健笔附诸贤”,诗人用“病怀”表达了自己因体弱多病、无法与潘才叔母交流的遗憾,用“健笔”来比喻自己的文采,表达了对潘才叔母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