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炯豁开明镜台,是中无处着尘埃。
平生心地常如此,何暇频频拂拭来。

【注释】

净巾:指僧人洗脸用的布巾。石:指砚台。

炯炯:明亮的样子。豁开:打开。明镜台:即明镜。是中:指砚台中,砚台中心有孔,故称“是中”。

何暇:哪有空闲时间。频频拂拭:形容经常擦拭。

【赏析】

《净巾石》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前两句写僧者洗砚之情形,后一句则点出题面,即僧者对砚台上尘垢的不屑一顾。全诗语言平淡而意境高远,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

首句“净巾石”点明了题意,为全诗的开端。“净巾”二字,既表明了洗砚的时间和对象,又暗示了洗砚的目的——洗净心灵上的污垢。“净巾”之后,紧接“石”,这是洗砚的工具,也是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颔联“炯烔豁开明镜台,是中无处着尘埃。”以“炯烔”(明亮)来形容洗砚台时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洗砚时光线四射、水光粼粼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洗涤心灵的向往。在明亮的光线下,砚台中央的灰尘被冲洗得无影无踪,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真正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尾联“平生心地常如此,何暇频频拂拭来。”则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作者并没有真正实现内心的澄明与纯净。他虽然表面上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但实际上,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杂念与浮躁,因此无法真正做到“无暇频频拂拭来”。这一转折不仅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

这首诗通过对洗砚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困惑。它既有现实生活的写实色彩,又有对理想境界的憧憬;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既现实又理想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